从厦门两年拆分5个街道看区划调整
一个街道,为何会被拆分?
我们以厦门去年和今年的两次变化
结合国内其它城市做法、新的政策规定
从几个维度去聊聊街道
这一层级的区划调整
时隔一年
厦门再次出现
部分街道行政区域调整
去年4月,翔安区“2变6”。翔安区从原本的新店、马巷两个街道析置新店、凤翔、金海、香山、马巷、民安六个街道。
02今年4月,同安区“3变6”。同安区将祥平、新民、西柯三个街道析置为祥平、祥和、新民、新美、西柯、美林六个街道。
分析后不难发现一条规律:两次调整的5个街道,人口数量都很大。
同安“3变6”中的3,新民、西柯、祥平,是同安区街/镇中人口排名前三甲,比其它街镇多出的不只一点点。
以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准,新民镇218378人、西柯镇179517人、祥平街道179260人,遥遥领先于其它街道——大同街道117968人、五显镇55520人、洪塘镇54479人、莲花镇30871人、汀溪镇19927人。
翔安区“2变6”,也是对人口数量最大的马巷街道和新店街道进行调整。变之前,新店达30万人,马巷约27万人,堪称街道中的巨无霸。
图源:海峡导报
调整后
街道规模优化、适度
马巷街道15万人,民安街道5.69万人,香山街道5.2万人……
一个街道
人多到什么数量
会被拆分?
这个问题,需综合考量人口密度、区域面积、经济发展、城市化水平、公共服务水平、区位差异等因素,一般没有明确标准。
从民政领域,大多数省市的做法是设定“基本指标”,包含人口和面积、规划情况、域内设施等,其中,在人口单项只有基本值无设定上限值,山东、河南、吉林、福建皆是如此,比如要求街道内常住人口不低于4万或5万。
去年7月施行的《福建省建制镇设立标准(试行)》,沿海、山区拟设街道域内常住人口一般不低于4万人、2.5万人,沿海、山区拟设街道的街道办事处驻地集镇(或城区)常住人口(含新型农村社区人口)占域内常住人口的比重一般不低于35%、25%。相对应的,沿海、山区拟设街道辖域面积分别不低于4平方公里、6平方公里。
如果是拆分街道,也是采用最低人数限定。福建省的标准,实施街道析置街道的,沿海街道面积应超过12平方公里,且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万人,山区街道面积应超过15平方公里,且常住人口规模超过8万人。
福建日报 记者 施辰静/摄
从城市规划的角度
一个街道区域
是有适宜的人口规模数
以福建省为例,2012年施行的《福建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》,指出在街道单元的划定原则上,每个街道单元的人口适宜规模,大中城市可控制在8-12万人,小城市或县城可控制在3-5万人。
不过,这个人口规模数字主要是用于为街道设施预留地做准备,在要不要拆分街道上,只是一种参考,具体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。
厦门也是按相同的人口规模来编制街道的设施规划。2010年版《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》,街道的人口规模设定为8-12万人,公共服务设施按标准街道10万人配置。2016年版,公共服务设施增加为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”,人口规模数字延用。
图源:海峡导报
人多了,设施能否承载得了,运转得好,服务得好?教育、医疗卫生、体育、文化设施、养老、育幼等属于此类设施,街道办、派出所、工商所、税务所等也在其中。《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》就有提出,“大于12万人的街道应拆分整合成标准街道”。
在人口规模上
从城市管理的角度上提出幅度区间
是一个新动向
北京,2020年底发布《北京市街道办事处设立标准》,原则上,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街道办常住人口不超过10万人,其它街道办常住人口不超过15万人。
天津,2021年底发布《天津市街道设立标准》,上限也是两档,10万人和15万人,比如备受关注的滨海新区属于第二档。
省级,四川省在2021年8月发布“街道标准”,平原地区,上限两档,20万人和15万人;丘陵、山地地区,不超过15万人;高原地区,不超过10万人。
当然,上述标准中,也规定了区域面积、最低人口数、城镇化率等指标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京津两地的官方文件中,人口数字都是从“管理辐度”角度提出,都是为了适应“精细化管理需要”。
北京明确,通过优化调整街道规模,适应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,总体要求上,遵循规模适度、管理科学、服务高效的原则,加强基层社会治理,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和水平。天津同样提到了“适应精细化管理需要”等词语。
《四川省设立街道标准》明确,为促进四川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规范全省城镇街道的设置,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……
回头过来,再看本次厦门同安区划调整。厦门市政府在批复中要求,进一步明确各个街道发展定位、目标和方向,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,优化资源配置、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,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促进同安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。多个用语,与京津川相同。
根据民政部信息,2021年已完成13项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事项。
有专家指出,行政区划调整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,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性安排重要内容。
图源:海峡导报
媒体报道,民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民政事业发展规划》中提到,健全完善行政区划政策体系、因地制宜优化行政区划设置,推动各地制定设立镇(街道)标准,规范引导城镇型政区行政区划调整,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创造条件。
不过也应看到,一个街道的区划设整,作为一个新的开始,只是一座城市一系列动作中的一环,但也无法“包治百病”,其后的路还很长,比如应考虑到区划调整之后,如何构建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,如何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、区域资源配置优化、产业发展格局优化等。
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
往期推荐